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的结皮堵塞
预分解系统温度过高而导致结皮的因素较多,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料量忽大忽小、煤粉在窑内和分解炉内燃烧不完全跑到预热器内二次燃烧、系统操作不稳定等造成预分解系统局部温度过高,构成粘聚性物质,粘附在预热器系统的内壁上而形成结皮。
在点火初期,由于煤粉在窑和分解炉内燃烧不完全,一部分跑到预热器内附在锥体和下料管壁上,当温度升高时,煤粉着火形成局部高温。导致煤粉进入预热器内的渠道有三:其一是由分解炉至末级旋风筒,再由上升管道上移;其次是由分解炉经次末级旋风筒下料管失灵的翻板阀上窜;其三是因窑内煤粉燃烧不完全,被带至窑尾和窑尾废气一起进入预热器内。这种不完全燃烧煤粉煤灰的掺入,能降低粘附温度,再加上局部高温很容易形成高温结皮堵塞。
片面强调提高入窑分解率以降低窑的热负荷,可导致分解炉用煤量过大,造成炉内温度过高,甚至物料出现液相,特别对于旋流式炉例如RSP的旋流室可因炉内物料切线运动速度较快,离心力较大,很容易造成熔融物粘附在炉壁上,形成炉内结皮;过量的煤粉在炉内来不及完全燃烧时,可被带至末级旋风筒内形成二次燃烧,导致末级旋风筒锥体及下料管局部温度过高,易结皮堵塞。
喂料量忽大忽小时,很容易打乱预热器、分解炉和窑的正常工作。加以操作控制滞后,有时加减煤不及时,跟不上喂料量的变化,甚至出现短期断料时也不能及时减煤。因此很容易因料小出现系统温度过高而造成结皮堵塞。
②有害元素及回灰造成的结皮堵塞
当原、燃料中的钾、钠、氯、硫含量高肘,大量的碱便会从烧成带挥发出来进入气相。碱在气相中与氯和二氧化硫等发生反应,随气流至预分解系统,温度降低后,以硫酸盐或氯化物的形态冷凝在原料上。在K2SO4+Na2SO4+CaSO4混合物中,在较低温度下(800℃左右)即可出现熔融相,造成固体颗粒的固结。
它们通过多次挥发,循环富集,加剧了在高温时挥发、在低温时凝聚的过程。这些凝下来的物料粘附在预热器、分解炉及联接管道内形成结皮,若处理不及时,继续循环粘附,将导致预分解系统结皮堵塞。
电收尘器(或袋收尘)、增湿塔收集下来的物料含有较多已高温物化反应的料粉,有害杂质较多,处理不当,也易导致结皮。
上一页:水泥清库要做什么安全措施?
下一页:河南艾特德实业有限公司